查看原文
其他

毒嘴,是在PUA孩子

么利华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08-04


2007年热播电视剧《奋斗》中的华子,一袭长发,俊俏的脸庞,叛逆又痞气,少年气和男人味的混合。扮演者朱雨辰虽是配角,却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有情有义的深刻。

时间匆匆,再次在屏幕上看到朱雨辰,是10余年后湖南卫视一档综艺《我家那小子》。39岁,多年没有特别红的作品,人也肿了。

朱妈的话语,解开了华子“蜕变”给人们的无尽遐思。

“我没有自我,我完全没有自我,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的儿子的。”

“我的宗旨就是不管儿子走到哪里,南征北战,我都会给他一个温暖的厨房。”

“他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的,但是我都是会干扰的。”

……

当儿子说,“你别把我弄得像个妈宝一样。”71岁的朱妈对39岁的儿子说:“做一个妈妈宝多可爱呀”。

汗毛孔竖起来,鸡皮疙瘩落一地。

一面是自豪的秀母爱,一面是失声掩面痛哭的朱雨辰“怎么就没有一个愿意在我身边吗?”

网友们为魅力四射的大男孩扼腕。纷纷表示是朱妈害了儿子。

我想,最该扼腕的是为他有这样一个嘴上有毒、内心缺爱的妈妈。

朱妈做保洁、做厨子、干扰交友、用全部生命对待儿子……将儿子永远锁定在童年。

岂止是朱妈,现实中有多少嘴里有毒的妈妈噩梦般地催眠孩子。

 快点快点  催成拖延

网上有个调查,问妈妈的口头禅是什么?小朋友们抢着说:“快点,快点,别磨叽了!”

快快快,几乎是每个妈妈说得最多的。

我相信这是横在许多妈妈心里的梗,因为但凡被这样催促的,孩子们都有一个通病――拖延。

一个来访者和我讲。自己做事慢得不能再慢,就算是旁人做好了喊自己上桌吃饭,没有10遍以上打底都喊不动他,就像是耳朵听不见、脚下生根,至于睡觉,要爱人不知催多少次才去睡。

40多的人了,妈妈无论电话还是见面都要提醒:“快点儿、早点休息。”

一次偶然,妈妈催孙子快点儿,他失控地愤怒。

在咨询中,他回忆起谈恋爱时第一次约会迟到半个多小时;他联想到自己做事慢、永远要在别人百般催促下完成;他想到自己对儿子经常性地催促和指责,想到火车、飞机开动前惊险的一路狂奔、侥幸赶上到心跳的画面。

他意识到,原来是妈妈那张有毒的嘴:“这孩子做事慢”、“你干得慢,我来”他的生活能力被剥夺,效率丧失。而为应付催促,内在生出适应模式,比如屏蔽掉前面,只保留后面几次。

催促是母子连接的方式。似乎不催,孩子就不会快,不会完成。妈妈以催促的形式完成着使命般地对儿子的重视。

多年后,当长大,妈妈的催促已经内化为他自己的一部分,内在似有生物节律,达不到拖延的时长、被催促的剂量,就没有办法行动。他牢牢地被妈妈有毒的嘴给控制了。

也许当妈妈催促孙子那一刻,他失控地愤怒,是作为孩子的自己对妈妈的愤怒。

父母于孩子是天,面对妈妈内心的不满、烦躁只能压抑。当长大,或内化为自己习惯的一部分,或自己也像妈妈附体般地催孩子。

而催促与行动之间的差,往往令发出指令者无法耐受,“你聋啊”!升级款地恶言从父母口中更多地传出。

于是在催眠般地诅咒下,孩子真的变聋了。越来越慢。

小孩子做事情慢一是因为他们可能不想快,比如上学、关电视之类的;另一部分,是因为他们能力还没达到或操作不熟练。比如,穿衣服、系鞋带……

他们需要被引导,也需要成人的接纳与等待。

别催,越催越慢。

催的时候,把孩子的身份和行为分开,让孩子感受是行为慢,才更有可能快起来。


过度担心等于诅咒

顺利考上名校的阳阳,他发现只要稍一闲下来,就无比焦虑。而以最快的速度消灭一个个任务才会让内在满足。

于是他把自己的时间塞得满满当当,做题,考试,让大脑飞速机械地运转。甚至停下来思考、午休都觉焦虑。

他把一个专门分享名校保研、考研经验平台上的发帖人当作自己的标准,将列出的条件逐一对比。他内心似有一把尺子,如果无法严丝合缝地走他们走过的路,就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无法停下来。停下来让人害怕,走下去让人恐惧。他深陷抑郁。

回想二十几年的人生,他一直在,“绝不能落后,认输”、“一步错、步步错” 等父母口号般地诅咒中,被各种隐形压力推着走。他喜欢和别人比较, 却又怕错、怕掉队、怕被淘汰。

抑郁让他停了下来。

人民大学大四学生林枳深陷重度抑郁。当她复盘心态成因。她说这些年来,父母告诉她成绩永远要摆在第一位。如果要保持优秀,就必须放弃自由。

只要母亲认为她看手机的次数多了,就会说,别人在家学习,你看手机,我看你将来就不会有出息。

林枳的母亲将自己只能做一辈子普通工人的人生经历归因于没有学历,将对学历的向往寄托在林枳身上。

《小舍得》中的米桃家长,和林枳母亲如出一辙,爱是有条件的,背负家族跃层的命运。

PUA孩子毒嘴

我在一家冰激淋店看到一位妈妈,从孩子选择、付款到吃,无一不在PUA女儿。

选冰激凌时,妈妈说“能不能选快点,磨磨唧唧干什么”,付款时,吃时,“吃的时候没个女孩子样,衣服脏了又要我洗!”

我想起大学时有个长相很好、但不爱打扮的女孩,学习优异。一次宿舍夜谈,大家问她学习心得。她说我很小,妈妈就对我说:长得漂亮就学坏,你长得丑,学习是唯一出路,所以,她从小发奋读书。她不敢、不能打扮,因为打扮在她眼里就是不正经。

有个来访者从小经受各种骂,自卑敏感。比如吃饭时候掉米粒,会被骂,走路不小心绊倒,会被骂……做什么她都小心翼翼、要看妈妈脸色。

偶尔家里来了客人,她必须乖乖在旁边坐着听讲,不许来回走动,如果是很熟悉的客人,她稍显活泼,她当场被骂“疯疯癫癫,不听话”。

有一次她下课没有及时回家,妈妈找到她骂她没用,说就不该生她。

她不敢哭,因为她知道,妈妈最讨厌哭。

她说她有时候也理解妈妈,因为外公外婆重男轻女,待她不好,爸爸又常不在家,对妈妈也很冷漠,家里的大小事都是妈妈打理,妈妈压力大,有脾气也正常。有时候她想和妈妈沟通,但只要一看到妈妈嫌弃的表情到嘴的话她无法说出口。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性格敏感、自卑、胆小。还常常自责,认为都是自己不好。她经常想到死……

在“毒嘴”的父母眼中,无论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会被指责!无论孩子要什么都会被奚落!

当然能PUA孩子的父母,有着同样甚至更严重被PUA的成长经历。但这都不是父母可以PUA孩子的理由。

而被如此对待的孩子会形成

1、性格扭曲

就像这个来访者,妈妈从小不幸,有着严重的性格缺陷,她把不幸和痛苦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孩子长大很有可能自卑,内向,敏感多疑,严重缺乏安全感,脾气暴躁,如果没有经过内在成长,极有可能代际重复给下一代。

2、缺少主见

但凡父母PUA孩子的,都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去尊重,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是父母,可以随意对待孩子,想要掌控孩子一切。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会有主见,也不敢有主见。长大后要么掌控别人,要么为别人所掌控。而这两种都是不健康的人格。

3、言行粗鄙

孩子是透过模仿学习的。当生活环境中充满鄙视嘲讽,不被尊重。一个没有被尊重、好好对待的人是不会尊重别人、不会爱自己的。而这会严重影响其亲密关系及人际交往。

而有着这样被PUA经历的人,长大也会极易被PUA的人所吸引,要么PUA别人,要么被别人PUA.


绘本《快点,慢下来吧》说的是小兔子哈比和小乌龟托托,一个做事匆忙,一个则是慢吞吞。

小兔子哈比在跟托托一起读书时,看到托托为了快速喝到自己心爱的菊花茶,超快地给小兔子读书。于是他大叫制止托托:“快点,慢下来吧!”

小兔子哈比终于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求快的,就像穿过小溪时,要慢慢走,以免掉河里。吃东西要细细嚼,以免消化不良。读一本心爱的图画书,也要慢慢地欣赏。

学会等待、接纳是为人父母的功课。

无论是养育孩子还是内在小孩都是快点,慢下来吧的过程。

每一个毒 嘴的父母,我想都有一颗被创伤过的内心经历。他们需要善待孩子,更需要善待自己和内在小孩。


郭麒麟、李雪琴冲上热搜的“成年人社交潜规则”,先别急着夸

2021-07-16

中年夫妻,一周性爱改善实验

2021-07-16

曾奇峰:性与关系,生命被激活的程度

2021-07-16

拿来「续命」的爱情

2021-07-15

找错另一半的人,都被这4个字影响了

2021-07-15

打工旅行与心理学丨走进诗人顾城的爱情小岛

2021-07-15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UM心理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